汽車磨合的目的是使機體各部件機能適應環(huán)境的能力得以調整和提升。新車、大修車及裝用大修發(fā)動機的汽車在初期使用階段都要經過磨合,以便相互配合機件的磨擦表面進行吻合加工,從而順利過渡到正常使用狀態(tài)。汽車提高磨合質量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:
別跑太快:需嚴格執(zhí)行駕駛操作規(guī)程,一是要避免節(jié)氣門全開;二是要保持發(fā)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。切不可在此時演練車技,狂奔猛跑。車速應控制在規(guī)定時速以內,新車及大修后的汽車化油器都裝有限速裝置,不得隨意拆卸。
輕裝上陣:新車承載率應低于90%,并選擇平坦道路行駛。慢起動、緩停車。變速檔常變速,使其在各檔位都能磨合。
合理使用油料:一般來講,轎車的油料是越高級越好,這里講的高級是指使用性能,而不僅僅是包裝和價格。汽油機應選用SE級,柴油機應以CL-4級為佳。
磨合期階段性能檢查維護內容
磨合前期
清潔全車;緊固外露的螺栓、螺母;添加燃油、機油;補充冷卻液;檢查變速器、輪胎的氣壓;檢查燈光儀表;檢查電瓶;檢查制動。
30km~50km時
檢查變速器,前后驅動橋、輪轂,傳動軸等是否有雜音或有發(fā)熱現(xiàn)象;檢查制動系統(tǒng)的制動能力及緊固性、密封效果。
150km
檢查全車外露螺栓、螺母的緊固情況。
500km
更換發(fā)動機機油,并用煤油清洗油底殼;更換機油濾芯;將前、后輪轂螺母進行緊固。
11000km
國產車需更換變速器、主減速器和方向機內的齒輪油;檢查調整離合器踏板自由行程。
磨合結束
到指定維護站進行全車磨合保養(yǎng);換機油、換機濾、清洗、測氣缸壓力,清除燃燒室積炭,拆除限速裝置,調整發(fā)動機怠速,檢查制動系統(tǒng),調整離合器踏板自由行程,緊固前懸掛及轉向機構。
二、冬季來臨 自己動手為愛車做換季保養(yǎng)有八步
對沒有專業(yè)維修技術和對維修不感興趣的駕車者來說,自己動手是很難的,但是如果喜歡自己對愛車動動手腳,那就別有一番情趣了。冬季到的時候,可以借這個時機自己動動手了。
第一步,先更換發(fā)動機潤滑油,檢查潤滑油總體情況,也可換冬季專用的潤滑油。然后,檢查機油的油位在正常范圍內不可太多,也不能低于最低限。
第二步,更換發(fā)動機水箱防凍液。如果是長效、四季通用型的,可以兩年左右更換一次,但要檢查濃度和量的多少。如果要更換防凍液,放掉水后空轉幾秒鐘徹底排空舊液體,然后再加入新防凍液。
第三步,更換汽油濾清器,目的是減少汽油的雜質、水分對油路的影響(冬季更容易附著在機件內)。檢查、清理、更換空氣濾清器的濾芯,減少發(fā)動機吸氣阻力,提高混合氣的進氣量,減少油耗、提高動力。
第四步,檢查、更換火花塞。冬季點火經常出問題,溫度低,點火能量就低,最好更換多極火花塞,價格不太貴好點火,能量高很多
第五步,檢查離合器的自由行程。頻繁踩踏的離合器,經過夏季的長期使用,應調整其自由行程量,使得冬季路滑離合更精確。剎車液一定要保持正常范圍,冬季行車離合液安全很重要,手剎的松緊也很重要。
第六步,檢查傳動系統(tǒng)變速箱油。對于保養(yǎng)精細的車主,有時間一定要查看一下?lián)Q擋的變速箱的潤滑油情況,如果顏色深、不再潤滑就要更換掉。檢查行走系統(tǒng)差速器油,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,一般技師都不會想起的。
第七步,檢查輪胎和氣壓。冬季路面磨擦系數(shù)低,輪胎氣壓不可太高,但是更不可過低(外部氣溫低,輪胎脆,輪胎氣壓低,柔胎嚴重可加速老化),同時相互交換輪胎位置(由于汽車定位有一定外傾角及道路中間高兩邊低的特點,輪胎內外磨損大不相同,為保證安全減少磨損,應定期給輪胎更換位置)。
第八步,檢查蓄電池液位和濃度,清潔、檢查保險絲盒,及時更換有問題隱患的保險絲,保持保險盒干凈,避免冬季黑天因保險絲問題而拋錨。在冬季攝氏零度以下環(huán)境中應更換抗凍的冬季玻璃水,或者更簡單,在玻璃水中加入適當比例的酒精即可達到降低冰點、抗凍的目的。
汽車使用養(yǎng)護為先,就如行家所說三分修理,七分養(yǎng)護。汽車出現(xiàn)故障是不可避免的,但精心細致的養(yǎng)護是可以延長或清除很多故障的。
三、雨季保養(yǎng)
制動系統(tǒng)五數(shù)據(jù)
多雨季節(jié)制動系統(tǒng)的維護保養(yǎng)尤其顯得重要。對于制動系統(tǒng)車主首先要了解以下五個數(shù)據(jù)。
一、142·8--152·8mm(以下數(shù)據(jù)均以豐田汽車為例)制動腳踏板與車身地板之間的標準距離。如果不在這個范圍內,應予調整,否則會影響制動性能。
二、3--5mm制動腳踏板的自由行程,如果沒有這個行程,那么制動蹄片與制動盤就可能抱死,影響正常行車。
三、1mm制動蹄片的厚度,不能低于這個標準,否則制動效果會下降,加速機件磨損。
四、10000公里要對制動系統(tǒng)保養(yǎng)檢查一次。
五、40000公里更換一次制動液。
在記住這幾個數(shù)據(jù)的基礎上,車主要學會判斷制動系統(tǒng)抱死的征兆。因為在抱死與不抱死之間,車主不易察覺,如果沒有及時處理,就會造成機件磨損。在這里向車主介紹一下簡易的判斷方法,當車主聞到有燒焦的味道,這就表明,制動蹄片有可能抱死制動盤;行駛時,車主加速明顯感到車子無力,很“肉”,此時也可能有抱死的情況發(fā)生,車主最好去維修點檢查一下。
雨季里,地面較滑,制動輪與地面磨擦系數(shù)明顯下降,所以,車主開車時要時刻與前面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。
另外,雨天里制動器比較潮濕,車主最好是到維修點進行吹干處理,一方面恢復制動系統(tǒng)的制動功能,另一方面也將由雨水帶入的泥沙吹走,減少它們對制動系統(tǒng)的破壞。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,車主也可以自己動手解決。
具體的操作方法是,在較低車速下,車主輕點剎車,讓制動蹄片與制動鼓或制動盤磨擦生熱,內部自然進行水分蒸發(fā),車主多踩幾次,便可達到使之干燥的目的。不過,車主要謹記,點剎的動作要輕也就是說要“點到即止”。
雨刮來源要分清
下雨的天氣里,行車時離不開雨刮,那么,使用雨刮又有何注意事項?由于雨刮屬于易損件,所以,車主首先要學會的是挑選雨刮。目前市面上的雨刮,有正副廠之分。一般正廠的雨刮,以豐田車為例,一對的價格要在400元以上,而一對副廠的雨刮的價格則是幾十元至100元之間,兩者之間的質量也相去甚遠。
正廠的雨刮膠表面光滑,且膠質極有韌性。而副廠膠質較粗糙,且雨刮的長度與正廠的有一定差距。消費者除了從以上幾個方面方面進行區(qū)別外,還可以從包裝上加以辨別,正廠產品包裝上都會有品牌標志,且有注明生產廠家的名稱。而副廠的產品包裝上則沒有注明這些信息。
在高溫季節(jié),車主應盡量避免讓車在烈日下暴曬,否則雨刮膠容易老化、磨損。另外,在使用時也要注意,沒雨的情況下不要打開雨刮,因為干磨會對擋風玻璃和雨刷產生不良影響。
總之,正廠的雨刮耐久性良好,可以使用2--3年,以年均行駛8000公里計算,2·5萬公里才需要更換,而副廠產品的使用期較短。
好輪胎放在前面
在高溫季節(jié),車主要防止輪胎氣壓過高,應適當降低胎壓。
此外,車主還要注意胎面的胎紋情況,當輪胎變成“光”胎,也就是胎紋被磨平時,車主要及時更換它。更換輪胎時,要注意將最新、最好的輪胎放在車前輪。按照規(guī)定,補過的輪胎也是不能放在前輪的。一旦前輪爆胎,車輛方向就會失控,導致事故發(fā)生,而后輪爆胎的破壞力相對就會小很多。